《拉姆與嘎貝》全球首映掌聲雷動圣塞巴斯蒂安角逐“金貝殼” 獎
當地時間22日,亞洲唯一一部入圍第六十七屆圣塞巴斯蒂安國際電影節(jié)主競賽單元的中國影片《拉姆與嘎貝》,在西班牙庫爾薩爾宮進行了全球首映。導演松太加攜該片主創(chuàng)出席了首映式和映后記者招待會。影片放映結束后,熱情的觀眾不僅在現場用長達一分多鐘的掌聲,表達了對這部影片的喜愛,他們還等待在影院外,再次把掌聲獻給了離場的主創(chuàng)和《拉姆與嘎貝》。
標志性的亮相國際舞臺 《拉姆與嘎貝》意義非凡
圣塞巴斯蒂安電影節(jié)不僅是世界最富盛名和歷史最悠久的國際A類電影節(jié)之一,它還同戛納、威尼斯、柏林、洛迦諾國際電影節(jié)一同被冠以國際五大A類電影節(jié)的盛名。中國導演陳凱歌、徐靜蕾、張楊、馮小剛的作品都曾在此電影節(jié)斬獲獎項。
從第十四屆香港亞洲電影投資會(HAF)的“吳天明后期制作大獎”,到2018平遙國際影展發(fā)展中電影計劃(WIP)的“最佳影片”,一直以來,《拉姆與嘎貝》在業(yè)界和影迷中頗受關注與認可。此次《拉姆與嘎貝》將中國電影的“瑰寶”魅力呈現于世界級的舞臺,它不僅是中國和亞洲唯一一部入圍的影片,同時也是中國藏族電影導演的作品,首次進去國際五大電影節(jié)的主競賽單元,這無疑賦予了導演和影片本身標志性的意義。所以,《拉姆與嘎貝》的西班牙之旅,無論最后是否贏得獎項,都具有極其深刻的影響和價值。
當代視野與民族特色 松太加的堅持和改變
導演松太加以其獨到的藝術視角,切入到當代藏地生活的一隅,在影片《拉姆與嘎貝》中,講述了當代藏族青年“拉姆與嘎貝”在感情上遭遇過的種種挫折和起伏跌落。在不失鮮明文化特質的同時,將一個共性的情感主題立于人物的日常之中,用一段平常的故事去叩問人們的心靈,從而引發(fā)出我們的精神共鳴。
被稱作“藏地新浪潮”電影代表人物的導演松太加,在本片中依然是以他慣常的質樸敘事和客觀的視覺表現,以及在保持本民族文化精髓的同時,力求承載一種超越地域和文化的共性主題表述,繼續(xù)著自己的藝術呈現。但本片所觸及的現今藏地青年的生活和情感狀態(tài),卻是最為難能可貴之處,松太加的這種當代性的獨特視野,是他在堅持自己藝術追求中可喜的一種變化。
金牌團隊的藝術創(chuàng)作 藏語電影日新月異
每一部成功的電影背后,都少不了臺前幕后的辛勞與付出,總制片人馮家妹、頭吉加,制片人廖希、陳俊杰、斗澤、監(jiān)制杜慶春、攝影指導王猛、剪輯指導馬修(法國)、主演德姬、索郎尼馬,這是《拉姆與嘎貝》的主創(chuàng)團隊,也是一個屢屢在國際A類電影節(jié)獲得殊榮和獎項的團隊。《拉姆與嘎貝》的突破與嘗試,正是他們對中國文化的深沉抒寫和對電影藝術的創(chuàng)作熱情而達成。電影雖然是記錄文化記錄生活與情感的載體,但觀眾卻能夠通過這樣一個載體,去發(fā)現祖國沃土之上不一樣的美,承載文化前行的中國藏語電影,正以全新的面貌面向世界。(本文配圖源自:San Sebastian Film Festival)
評論
- 評論加載中...